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2596 公司动态 0 行业动态 2596

学者:产业链供应链相融合 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

时间:2022-11-27   访问量:998   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22/11-27/9903220.shtml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 许婧)“中国和东盟之间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和合作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徐奇渊25日晚作为主讲嘉宾线上出席“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主题讲座时说。

  分析了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优势和短板,徐奇渊认为,越南现实优势明显但长期挑战有限,而印度现实困难较多但长期发展潜力较大。以越南为例,越南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高于印度,然而,越南本身较小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重化工业能力的缺乏又制约了其长期发展潜力。

  徐奇渊还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情况,指出中国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当中实际上间接获得了更多的增加值。“这些积极变化体现了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这种经贸关系是互利共赢的。”

何帆教授。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供图
何帆教授。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供图

  徐奇渊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中美经贸问题。当晚的讲座中,他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出发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通过中间品的出口中心度、进口集中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当中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徐奇渊分析认为,中国面临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冲击以中美冲突为主线,以数字化、疫情冲击和低碳化作为三条辅线共同作用,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更多挑战。全球化可分为跨境消费、跨境生产以及当前跨境信息流动为主导的三个阶段。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背景下,中国面临产业外移、内迁以及区域重组的选择。他指出,每一个选择均有其正面和负面两种情形。比如说产业链外迁,过度外迁确实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但合理的外移也是产业升级的自然过程,有利于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生产网络。在过去十年中,从中国产业链面临外迁的压力来看,经历了四个阶段,但如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反而上升了,特别是2018年以来也是这样。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存量在华外资业务角度来看,截至到2021年,产业链外迁的压力也没有当时想象的那么大。

  “总体而言,中国巩固产业链存在几方面的乐观因素。”徐奇渊表示,一是超大国内市场规模对外资企业有很强吸引力,2021年在华外资企业的内销、出口金额分别达到了2万亿美元和1.1.万亿美元。总体来看,在华外资企业已经基本确立了“在中国、为中国”(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二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相当高,甚至明显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三是对于一些中间国家,以越南为例,中国与其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即使看竞争关系,中国也具有绝对的主导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则谈到,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此次活动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系列讲座“经邦论道”第80期。(完)

【编辑:张尼】

上一篇:推动亚太地区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

下一篇:全线爆发!中字头上演"涨停秀",是何原因?

资讯热线

24小时热线:

13951428565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