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中新网上海9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开更多的幼儿园托班、全面建设社区“宝宝屋”、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在连日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正努力形成同城联动推进社区托育的良好氛围。
记者20日获悉,今年到8月底,上海已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2172个、社区托育托位5308个已全部完成装修改扩建,在新学期正式开园收托。今年全年,上海计划在全市增加不低于3200个社区托育托位和不低于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位,这也是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上海市教委方面接受采访时介绍,上海即将修订出台托育服务相关文件与配套标准,将各类托育服务资源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并持续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16个区教育局联合开展调研,走进园所机构、走进居民社区;通过实地走访、专题研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年轻家长共同关注的托育需求。
在马陆镇白银社区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这里有托育需求的家庭对托育机构从业资质有要求,价格实惠、离家近、班额小等也是家长们重要的考量标准。马陆镇社区“宝宝屋”今年7月上旬投入使用。记者看到,面积250平方米的“宝宝屋”内分设了阅读区、游戏区、手工区、体能区等,该社区“宝宝屋”委托嘉定区二星级托育机构运营,为社区中1岁到3岁的婴幼儿家庭提供多元化、临时性、计时制的集中照护服务,至2023年8月底,共有137个家庭报名加入。
记者走访了嘉定区实验幼儿园,这里,“开放式空间”打通室内外边界,室内的活动区、户外的草坪、草莓房、南瓜房、小山坡等童趣的环境,让幼儿在无边界、全浸润的环境中亲近自然;老师在家访中了解小朋友的性格、喜好等后,将温馨的家庭氛围融入班级环境,减轻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园方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该院探索“柔性过渡”方式,让托班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在为期6天的“亲子陪伴过渡期”,家长在陪伴中,逐步放手“往后退”,让幼儿在新环境中有安全感,而后实现平稳、独立来园。一位宝宝家长开心地说,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心里不再担忧;希望宝宝在园内体验欢乐的童年。事实证明,经过“柔性过渡”,大多数宝宝入园由胆怯、畏缩,变成了期待,能够愉悦地体验集体生活。
同样开启“柔性过渡”模式的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方面告诉记者,该院本学期新开设了托班——同同班,在开学第一二周,园方开设“暖心十点档”午餐活动,允许家长在十点半的时候入园观摩、协助幼儿生活、活动和进餐。园方还开展大班哥哥姐姐的“爱心牵手”陪伴活动,希望帮助托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在走访上海虹口区中,记者了解到,该区不断挖掘资源,坚持“能开尽开”“应开尽开”,在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目前,虹口区有33家幼儿园、4家托儿所开设托班,托幼一体化占比达到68.5%,街道普惠性托育点已达100%全覆盖,并且实现了“一街道多普惠点”。
据了解,上海正式上线了“托育服务随心查”应用平台。该平台运用信息化工具赋能托育服务,搭建家长需求与资源供给精准对接的桥梁。通过“托育随心查”信息渠道,家长更方便找得到托位,让孩子能得到优质照护,解除后顾之忧。上海市教委方面透露,该平台应用模块将持续升级,把幼儿园托班、托育机构、社区托育“宝宝屋”、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站全部纳入平台数据推送、查询和应用分析范围,为家长提供各类托育服务点位查询服务。
培养高质量托育人才,是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保障。记者走访上海开放大学了解到,该校近年来开展的“0-3岁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覆盖育婴员、保育员、保健员、营养员和园所管理者;努力提升从业者“保育能力、教养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据统计,该校目前已累计培训22800多名从业人员。
校方告诉记者,学校与16家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全市托育园共同组建了“市—区—园”三级协同机制,构建上海托育服务人才培养联盟。校方从行政管理者、园所管理者、从业者及婴幼儿家长四个维度评价培训效果,以保障培训质量。该校还编写出版了5本托育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教材。
今年,上海开放大学扩大托育培训服务范围,除托育机构外,还纳入了社区托育点(宝宝屋)从业者和部分公民办幼儿园托班老师;在课程设计上,校方为不同群体设计了具有岗位针对性的适需课程,比如为社区托育点(宝宝屋)从业者开设“混龄儿童照护”“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等课程,重点解决混龄儿童和祖辈带养的问题;为公民办幼儿园托班老师开设托幼一体化系列课程,及时为托班老师提供培训资源。校方表示,到本月底,该校将完成覆盖全市16个区共计超过3600人的一线从业人员培训。(完)
24小时热线: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