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2025年8月,伊拉克宣布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旨在通过石油出口换取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伊拉克与中国在能源与基建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更被视为伊拉克经济重建的重要一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据了解,目前中国油企在伊拉克呈现出多层次、协同作战的格局。不仅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还有在近期招标中表现活跃的联合能源集团、洲际油气、安东油田服务和中曼石油等。
伊中合作由来已久
伊拉克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二大产油国,自伊拉克战争后,油气产业逐步向国际开放,中国石油企业凭借技术实力与合作诚意开始崭露头角。
2008年,中国石油获准参与伊拉克油气开采竞标,这成为中伊能源合作的起点。2009年,中国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BP)联合中标鲁迈拉油田,成为战后首轮公开招标的唯一中标项目。此后,中资企业陆续参与哈法亚、西古尔纳-1、艾哈代布等多个油田项目,为伊拉克能源出口和经济恢复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伊拉克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0.5%。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开发领域也取得突破,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有效利用伴生气,累计向当地电厂输送超50亿立方米天然气,缓解了伊拉克电力短缺问题。
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包括库尔德斯坦在内,伊拉克最终可采油气资源量约2460亿桶(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油)。更具竞争力的是,伊拉克原油平均开采成本仅为每桶1至2美元,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中资企业在伊拉克的投资不仅提升了当地油气产量,还通过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支持了经济重建。
伊经济复苏需求迫切
伊拉克此次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源于其国内经济和能源的双重需求。伊拉克财政收入96%依赖石油出口,2023年原油出口达12.3亿桶,收入886亿美元。然而,由于长期战乱和技术瓶颈,导致基础设施严重不足。2025年,随着伊拉克安全形势改善和经济复苏需求迫切,该计划被赋予新动能。
伊拉克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借助中国在基建和能源领域的技术与资金,伊拉克可提升油气产量、改善电力供应并推动经济多元化。资料显示,为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并增加出口收入,伊拉克计划到2029年将石油产量从目前的约400万桶/日提升至600万桶/日以上。通过“石油换项目”,伊拉克不仅能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还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融入全球经济网络。
为两国经济注入动能
根据《伊拉克新闻》报道,2025年上半年,伊拉克继续是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凸显了两国在能源领域的紧密联系。“石油换项目”的重启为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
首先,在能源领域,2024年10月伊拉克油气区块招标中,中国海油、中石化、中曼石油等7家企业拿下10个区块,占总数的超三分之一,凸显中国在伊拉克油气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些项目预计助力伊拉克到2030年实现日产600万桶原油的目标,为中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其次,在基建领域,中国企业同样表现活跃。8月1日,中油工程发布公告,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管道局工程公司收到业主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发来的伊拉克巴士拉省海水输送管道总包项目授标函,主要工作范围是建设海水处理设施到各联络站的干线管道、联络站到油田分输站的支线管道及管道附属地面设施等,授标金额为25.24亿美元,项目合同期为54个月。
中伊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也为伊拉克带来了急需的投资和技术,助力其经济发展。随着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油气领域持续深耕,中伊能源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为两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上一篇:印尼明年拟推行B50生物柴油
下一篇:没有了!
24小时热线: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