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2596 公司动态 0 行业动态 2596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业绩

时间:2022-11-11   访问量:975   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2/11-11/9892236.shtml

  记者 胡贵龙 作者 潘雨洁/文

  李军乔

  ·中国民主同盟青海省委会兼职副主委

  ·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青藏高原蕨麻研究中心主任

  将野生蕨麻“挪”到田间 创造30亿产值

  过去,采挖野生蕨麻是青海农牧民传统收入来源之一,但长期采挖主要分布于高寒草甸会的野生蕨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矛盾如何破解?现任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青藏高原蕨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主同盟青海省委会兼职副主委的李军乔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开展野生蕨麻人工驯化工作,将生长在山野间的蕨麻“挪”到田间地头,实现了蕨麻产业化种植、农牧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多重效益。

  将野生植物品种通过试验、试种、研究等过程,最终实现人工种植,绝非易事。但敢于挑战难题的李军乔暗下决心:定要将蕨麻人工驯化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万事开头难。缺少科研经费,无相关团队协助,所有事情必须由她亲自出面协调解决。距离省会西宁三十多公里的大通县景阳乡哈门村一农户得知李军乔要搞蕨麻的人工栽培,免费提供0.13公顷地让她做研究和实验。接下来,播种、除草、田间管理、记载、采收等所有的农活和试验都靠她自己完成。

  此后很长时间里,李军乔时常需要趴在地上看,拿着尺子量,日复一日的记录蕨麻不同成长周期生长情况。而这些工作都必须要求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区域完成,工作量大人,忙完一天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李军乔驯化的野生蕨麻实现了连年结果。后来在青海省科技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李军乔成功地培育出我国首个人工驯化的蕨麻品种——“青海蕨麻1号”,宣告蕨麻产品一直依赖于野生采挖的历史结束。

  作为研究蕨麻的专家,李军乔通过多年多点各项栽培试验,形成了高原规模化、标准化、有机的人工栽培技术。在全国率先审定通过了“青海蕨麻1号、2号、3号”3个地方品种,为蕨麻产业化提供了食用型、药用型和生态型的新品种。

  李军乔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昆仑英才”科研创新领军人才,首批青海省“高端创新千人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同时,李军乔带领团队编制发布了“蕨麻”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为蕨麻商品、种质资源评价、育种、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蕨麻种植实验基地210亩,编制了人工栽培技术规范。

  2021年,蕨麻进入青海省食品目录,课题组研发出果酥、饮料、蕨麻粉等系列产品。研究提出蕨麻生态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寒、耐旱,生长速度快,地面覆盖度100%,可促进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萌发,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蕨麻新品种在青海、西藏、甘肃和四川等省推广种植,累计种植面积19万余亩,新增产值近30亿元,缓解了对380万亩天然草甸的破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薛婷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

  ·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让青海藏毯走向世界走出国际范

  世界藏毯看中国,中国藏毯看青海,作为两千年时光织就的宝藏,如何把这个蜚声海内外、享誉世界的民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好的同时,打出藏毯领域青海特色品牌?这是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婷的一直来的从业初心。

  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生产的地毯已销售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上百个高端精品酒店工程项目,得到了多家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的一致认可,而她也成为了当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一个缩影。

  藏毯起源于中国西部,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青海是“西宁大白毛”主要产地,“西宁大白毛”属藏系绵羊毛,被国际地毯行业一致公认为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用它编织的藏毯坚韧耐磨、质地柔软、毯面洁净、不易虫蛀,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

  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薛婷凭借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依靠青海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藏毯产业政策的出台,结合省内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优势和藏毯特色,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薛婷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特”和“优”出发,立足资源禀赋,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提升品质,发挥绿色优势,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健全藏毯产业标准体系,培育青海特色品牌,让藏毯产业成为青海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通过装备数字化智能升级改造,不断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且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打造数字化的协同设计平台来提高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从创意理念上引领和推动藏毯产业的发展。

  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薛婷充分发挥了藏毯产业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组织构架,兼顾企业和农牧民双方的利益,让企业发展的基础深深扎根于青海各民族群众之中。圣源地毯在果洛、海北等地积极组建手工藏毯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藏毯编织工艺培训,积极展开纺织扶贫工作,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薛婷秉承“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数年来,公司共计捐款捐物570万元,组织慈善公益活动60余次,参加人数超过2000人次,帮助困难职工及家属400人次。

  2018年,薛婷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2022年获得青海省青年五四奖章。圣源地毯自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称号。

  薛婷同时担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地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青海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青海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西宁市政协常委。

  王舰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青海省委会主委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把“土”洋芋变成“金”蛋蛋

  作为青藏高原民众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和经济物种,如何将“土”洋芋(学名:马铃薯)变成“金”蛋蛋,王舰这一“琢磨”就是37年。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的王舰,分配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工作,致力于高原农牧业发展、马铃薯育种和脱毒种薯繁育的研究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青海省委会主委,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根据青海特殊高原生态环境,经反复论证,王舰首次大胆提出“青海-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天然家园”的设想,主持建立国内领先的省、县、乡、村四级种薯生产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降低了种薯生产成本,加快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进程,先后对青薯9号、青薯2号、下寨65等十余个青海省主栽品种进行脱毒和推广。

  在马铃薯育种实践中,建立温室杂交、高山繁种、多生态区选择和早代扩繁的高原育种技术体系,缩短了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育成的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具有高产、抗旱、抗病及加工兼用等特性,2011年该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5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目前青薯9号在青海、甘肃、山西等十四个省区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9000多万亩,增加收益350多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多个主产区创造了亩产万斤的纪录,对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王舰已成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带领科研团队建立国内海拔最高(3100米)、设施完善的“青海省马铃薯高山实验站”,建立马铃薯育种及种薯繁育基地2000亩,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学科的快速发展。先后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和智利国家农业研究院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1000余份,建立了西部地区特色的马铃薯资源试管基因库,为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21年,王舰所带领的团队在青海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1500多万亩,增加收益20多亿元,为青海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

  贺德禄

  ·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处长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排头兵”

  五年来,累计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家庭688794户、学校1066所、机关2564个、寺院1940座、乡村4122个……在青海,民族团结创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置身于繁华街区,或偏远牧区,民众都能切身感受到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各民族相互友爱尊重,勾勒一幅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美好画卷。

  而青海也成为了全省所有县市区建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市州、三分之二的县市区(29个)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之一,这也成为激励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处长贺德禄和他的团队成员,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动力源”。

  今年四十出头的贺德禄,自2013年从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参与起草《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创建工作理清思路、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年,连续加班加点5个月,起草了《关于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贺德禄说,那段时间几乎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及经得起考证的调研资料,为实施意见发布奠定了基础,还组织筹备青海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所提出和制定的许多创新性政策举措被采纳,集合了团队的结晶和力量,一起为推动新时代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中之重在于宣传教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干部入户宣讲等方式,创建工作覆盖率达到95%。”贺德禄说,为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先后协调国家民委组织中央媒体,深入青海基层实地采访,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并被中央媒体争先广泛报道。

  起草出版《青海民族发展报告》蓝皮书,编印《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读本》,组织编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典故事集》,大力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海精神谱系,多年来,贺德禄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了扎实的基础工作,多篇文章和著作在《中国统一战线》《中国民族》等刊物发表,有力扩大了青海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切实巩固深化创建工作成果,贺德禄带领团队做好创建专项考核,制定8个市州、64家省直单位的考核指标,开展考核前人员培训,参与对部分省直单位的实地考核,评定考核等次,着力激发全省干部创建工作热情。

  “先后组织对39个地区和单位进行复检复验,树立起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正确导向。”贺德禄说,为进一步促进示范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办法》及相关测评指标,着力夯实创建工作基层基础,打造示范典型引领品牌。

  洛藏旦增却吉尖参

  ·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人大副主任

  ·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依法依规管好寺庙 引导广大僧俗群众感恩奋进

  “作为一名新时代藏传佛教人士,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补充给养新的理论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人大副主任,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夏茸尕布·洛藏旦增却吉尖参自1997年坐床以来,注重自身的经典学修和思想文化修养,先后寻求多位高僧大德学习佛学经典和文化知识,积淀了深厚的佛学造诣,在青海各州县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一名在青海省黄南地区佛位最高、具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宗教人士,洛藏旦增却吉尖参时常以喜饶嘉措大师和第八世夏茸尕布活佛爱国爱教先进事迹作为学习榜样,推动宗教教职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大活佛转世“国内寻访、金瓶掣签、中央批准”的政治共识。

  在省内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过程中,洛藏旦增却吉尖参注重用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义的方式阐释教规,不断增强僧俗群众守法持戒、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意识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洛藏旦增却吉尖参带头严守戒律、端正教风,经受住了金钱与世俗生活的诱惑,时刻保持清心寡欲,严守戒律,也从不允许寺庙僧尼前往他处参与具有商业或牟利性质的宗教活动,在全省宗教界人士当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当中,洛藏旦增却吉尖参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同寺庙民管会修改完善拉茂德庆寺《寺规僧约》,明确宗教布施上限,为精神脱贫和减轻信教群众宗教负担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在“绿色寺庙”创建工作中,洛藏旦增却吉尖参动员寺庙僧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在拉茂德庆寺和古日寺积极开展寺庙绿化活动,累计造林达130余亩,寺庙绿化率提升了60%。

  洛藏旦增却吉尖参利用其在信教群众中的特殊影响,向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劝导全体僧俗群众识大局、明事理,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发展机遇,坚决与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不法分子做斗争,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维护地方和宗教领域安定团结、正常秩序作出了不懈努力。

【编辑:李岩】

上一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下一篇:今年以来山东消防接处警10.97万起 抢救、保护财产价值45.7亿元

资讯热线

24小时热线:

13951428565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